2005年“春节”“情人节”终于落下了帷幕,之所以提及这两个节日主要是因为云南乃至全国鲜切花市场行情的起起落落与这两个节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确切地说,每年 “春节”与“情人节”在时间上的排列以及两节相距时间的长短,甚至像“情人节”是否处在周末都会对当年花市产生微妙的影响。
从国内市场角度来看,花卉尤其是鲜切化 “一年之计在于冬”。每年进入11月到翌年3月份结束一直是花卉市场的“黄金季节”,而“春节”、“情人节”则是“黄金季节”中两个不容忽视的“黄金眼”。一句话,花卉种植者、经营者无不把全年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黄金季节”,尤其是每年的“春节”究竟处在1月还是2月,甚至在哪一天已成为种植经营者调整生产、指导经营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指南。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2004年玫瑰交易统计数据可准确无误地印证上述观点。2004年12月、元月、2月、3月,短短四个月虽然玫瑰的总成交量仅占全年的11%,但成交额却占全年的51%,上述几个月成交均价高达1.0元,其中2月份玫瑰成交总额占到全年的18%,当日均价1.4元。玫瑰如此,其它花卉品类也大致如此。由此我们吃惊的地看到,云南甚至全国鲜切花市场几乎被几个重大的节日所左右,在这样一种市场价值观指导下,许多生产者或经营者判断每年经营状况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看冬季这几个月的收益,同时,冬季这关键几个月市场行情的好坏又决定了第二年花卉市场的走向。当然,决定每年花卉市场行情的变化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因素如产量、质量、品种、风俗、消费习惯,但绝大多数种植者(尤其生产玫瑰、百合、满天星这些品种)把每年生产重心调整到以节日为重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基本了解了国内花卉市场这种典型的“应节式”市场特征后,我们对在“云花”生产中无论面积、产量、单价、产值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力都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玫瑰2004年市场走势作一个详细的分析。
2003年“非典”结束后,从2003年底开始直至2004年上半年,全国花卉市场出现了报复性的需求反弹。“非典”盛行时正是每年云南产地开始安排当年生产计划的最佳时机,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许多人正为已产出来的花如何尽快销出去而发愁,更谈不上在整个形势不明朗的前提下安排冬季生产,以致03年全省花卉扩种面积减少。生产规模的相对减少与下半年市场需求的反弹形成鲜明对比,其结果自2003年9月开始,“云花”市场行情一路走高,跨入2004年康乃馨、非洲菊行情在春节前进入最高峰,而玫瑰行情则在“情人节”前达到高潮。
云南整个冬季花卉市场的红火成为支撑2004年夏季生产扩容的最大理由。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生产规模在市场的诱惑下悄然扩大。以往,“云花”生产规模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大,虽然2004年扩容速度较往年有所加快,但考虑到2003年生产规模在“非典”的影响下不增反降,以及2004年“新昆明”建设项目占用了昆明官渡区、呈贡县部分种花土地后,导致花卉生产面积减少,以及市场本身的需求自然增长等因素,2004年生产规模的增长总体上仍属正常。据花产联统计2004年全云南省鲜切花生产面积达8.4万亩,较2003年的7.4万亩增长了13.5%。
风险的积聚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尤其是当成千上万花农单个个体的思维变成在市场巨大诱惑下对未来美好远景一致的追求并付诸行动之后,市场风险其实已离大家很近了。当年,“阿子营百合”风波是市场风险来临的前兆,但因为这次事件发生在整个花卉市场的淡季,并且就百合在整个云南花卉市场每天上市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而言以及市场对百合这一品种的依赖度要远低于玫瑰及康乃馨,因此,“阿子营百合”事件对整个花卉市场产生的冲击都是有限的,也是短暂的。进入当年9月份,百合市场开始恢复正常。
玫瑰花卉从种植到产花一般要5—6个月的时间,2004年生产扩容对市场的影响在当年并没有显现出来。2004年云南整体花卉行情仍然向好,特别是占生产总面积30%的玫瑰仍然在2004年保持了较好的业绩。2004年6月和7月拍卖均价最低均为0.19元,全年玫瑰成交均价0.47元,较2003年均价0.39元还高出了20%。这一年无论生产企业还是农户绝大数都赚了钱。
2004年“春节”在元月22日,距2月14日“情人节”相隔20多天的时间,以玫瑰为例,通常情况下在这两个重要的节日来临前10天会形成两个市场需求高峰,市场行情最好。生产者在调整冬季生产计划时会充分考虑到这一关键因素,为稳妥起见,往往会参照“春节”的时间表来制定冬季的生产计划,这样一来,“元旦”一过,玫瑰便逐渐进入了冬季产花高峰,并可一直延续到“情人节”结束,此期间有近一个月的销售最佳时机,进入三月份产花高峰过后,玫瑰产量急剧降少,市场在经过节后一短暂沉寂之后一般会在三月份又出现一波较好的行情。2004年3月玫瑰交易均价较2月份的1.4元/枝虽下降近一半但仍然保持在0.89元的高价位上。
与2004年完全不同的是,2005年“春节”在2月9日,与2月14日“情人节”仅相隔不到一周,两节相遇,两只“黄金眼”变成了一只。这样一来销售的最佳时间段较往年减少了近20天,二来“情人节”正处于“春节”大假期间,许多人举家出游,“情人节”消费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面对与去年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虽然许多人对2005年两节相遇后的玫瑰市场前景不抱乐观,但大家在调节冬季产花的思维逻辑上却惊人的相似,绝大多数生产者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两节上并不约而同的把产花高峰调整到2005年元月底2月初。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基地和花农已意识到2005年冬季市场的特点及多数对冬季生产计划安排将产生的后果,把产花时间做了更早的调整以争取在12月底1月初集中上市。后来的事实证明用这种逆向思维调整的生产计划是正确的,进入2004年11月,因玫瑰修剪“清桩”后产量急剧下降,玫瑰行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均价保持在0.90元。但“人算不如天算”,2004年12月初的几场严重霜冻,导致呈贡、昆阳、安宁、晋宁等玫瑰产区刚结蕾的玫瑰冻坏许多,损失较大。这意味着必须采取补救措施重新调整生产计划,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种植户没有意识到此次受灾虽然带来了损失但同时也带来了商机,如果此时就此把产花时间干脆调整到“情人节”后玫瑰产量青黄不接的三月份,损失是完全可以弥补回来的。因为此时从04年11月、12月份的玫瑰行情走势稍加分析大家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有充裕的时间来做调整。但不管怎样,许多人还是选择了力争节前产花的补救措施。
十二月频频出现的低温在进入新年后嘎然而止,气温日渐回升并出现了昆明近50年来冬季不曾有的高温天气。这样的冬季气候条件若出现在2004年两节前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在2005年元月冬季的高温却促使玫瑰产花更加集中。2005年元月玫瑰行情较上月有所回落,全月均价0.75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进入2月份,玫瑰上市量猛增,据不完全统计2月份两节前10天全省玫瑰日上市量保持在90—100万枝,最高达130多万枝,如此集中的上市量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与此相反,市场交易行情每况日下,喋喋不休,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及一半。(见图),从2004年积聚起来的市场风险随着蜂涌而致的上市量在今年2月份释放出来了。再加上令人头痛的运输导致货物大量积压,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行情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里,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对2004年云南玫瑰市场的变化作如此分析,原因之一是玫瑰无论从生产面积、产量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力来说都是其它品类的花不可替代的,如同股市中的大盘股、指标股随时影响和牵动着整个市场。试想当玫瑰价格与康乃馨、非洲菊价格一样时,你会选择买什么样的花?
2004年云南玫瑰市场成绩骄人,全年玫瑰交易均价高达0.47元/枝,多数企业和农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除上述分析的原因外,还与出口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关系密切,“玫瑰效应”也带动了其它品种的花保持着较好的行情。转眼进入2005年花卉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玫瑰市场的疲软已严重波及到了康乃馨、非洲菊、满天星等品种。
其二,是希望透过上述市场的变化来探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之所以“聪明”并不在于聪明本身,而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及如何克服无知。
科技的进步,可以改变“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但再先进的手段还得通过人来完成。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花卉拍卖中心每天拍卖大钟一转,当天的行情信息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各地。当各种各样信息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时,我们面临着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花卉市场的起伏有一个规律,即今年行情好,明年行情不一定好得了,如此反复,年年折腾。“云花”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道路,但至今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应的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即使在今天,有许多花农根本不知道自己产出来的花是怎样卖省外的,是被卖到何处?谁来消费?市场的概念从宏观上来讲对每个人是那样的残酷,又是那样的真实,但从微观来看,又是何等的苍白、模糊,以至放任我们的理智盲从于感觉、直觉。几万亩的生产面积,每天上百万枝花的上市对一个产业而言仅仅是组枯燥的数据,但对每一个生产者、经营者却是几个月的心血能否得到市场合理回报的活生生的现实。多大的生产规模才算是与市场相适应的适度规模?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来避免生产的盲目扩张?怎样建立市场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这是“云花”产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热烈、喜庆、吉祥…,开业缺不了红、结婚生子离不开红,甚至“本命年”的人还要穿条红内裤。国人对红色有些偏执的喜好也深刻地影响着花卉的消费和品种结构。在玫瑰品种中红色系(卡罗拉、黑魔术、红衣主教)基本占了生产面积的一半以上,以至于整个市场铺天盖地都是这几个品种,在今年节日期间恰恰就是这被视为吉祥之色的红色系列的花被市场愚弄了。结构的失衡,导致玫瑰主打品种卡罗拉、黑魔术、影星的价格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而数量少,品质好的杂色系(如芬得拉、维西利亚、玛丽亚、假日公主等)却逆市而动,依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销售价格,并创出了今年“情人节”8元/枝的最高价格。单一以红色系为主的玫瑰种植结构,在市场淡季能够保住生产成本就已不错。在云南昆明、晋宁玫瑰主产区,每年5—8月份许多种植红色系品种的小基地干脆不产花,仅维持一个最低水平的管理,把全年的希望都下注式的投到每年的冬季,什么品种、品质、品牌统统不管。走过了十多年的“云花”早已结束了 “暴利时代”,如今要赚钱,仅靠这种赌博式侥幸心理,仅靠对市场天真的感觉已远远不够了,理智的分析、科学的决策、技术的投入、长期不懈的努力已成为一些生产者和企业制胜于市场的法宝。像云南一些品牌的玫瑰生产企业和生产联合体如“丽都”、“扬月季”、“金太阳”、“联庆”、“千里马”、“红塔人”、“福隆”等,仍然能够在今年的逆市中保持骄人的业绩,他们的做法值得许多人借鉴和反思。
基于对周边国际花卉市场的了解,以及充分发挥云南在花卉生产上所具备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而提出的“云花出口导向战略”,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国内市场“应节式”爆发消费存在的不足,但出口市场,尤其是欧、美、日市场对玫瑰品种结构的需求与国内完全相反,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出口产品的生产主体是谁?依托规模化的生产企业和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名有姓的生产企业,其生产规模不及玫瑰总面积得的1/3。
依托占生产主体的农户,花农现实存在的生产规模小、分散、产品质量、数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除此之外,“云花”出口导向还面临着品种专利保护问题;配套出口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运输及运价问题都需要一一去化解。
2002年,云南花卉业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惊人的一步。相继建成并投入运作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和“云花”物流公司。经过二年的发展,伴随着花卉拍卖这种先进交易方式在云南的成功运作,2004年“云花”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依托拍卖市场发挥作用;而依托拍卖方式蓬勃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体——花卉生产联合体在当年已发展到了90多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基地、花农联合体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并树立起走持续稳定的经营方向的信念,这些都是2004年值得回顾的。
虽然2005年云南玫瑰市场开局不利,但以“云花”产业发展至今所具备的产业规模;产业实力。以及在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相信,随着各方面的主动调整和市场消费的恢复,这些不利会得到化解。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从混乱的无序走向有序。在致力于建立公平与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及时、正确地发现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005年“春节”云南玫瑰市场滑坡所暴露的问题,在短期内并不会彻底解决,希望2004年留给我们的思考并不仅限于文本。记住,2006年元月30日是“春节”,距2月14日的“情人节”刚好有半个月……
- 上一篇:“花”样百出装点花样年华
- 下一篇:每日一花:五月
- 点击排行
- · 净化空气的植物有哪些?除了绿萝还有它们!
- · 七夕买花注意事项
- · 百合花的种类,看完惊呆了!
- · 送花的含义
- · 选购春节鲜花:如何挑选寓意吉祥的花束
- · 鲜花订购小技巧:如何选择最具性价比的花束